【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現正值年後轉職潮,畢業期又即將來臨,各大企業紛紛積極把握時機搶人。年後第一場校園企業徵才博覽會日前在台大登場,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受邀擔任主持人,他提到,年輕人不必急著創業,可在工作中多磨練,甚至先到國際企業上班,不管是就業或創業,重點是工作本身能產生價值。

全球化的趨勢下,除了年輕人瘋創業外,工作型態也有所轉變。蔡明介表示,過去是來台大念書、去美國留學的時代,幾乎終日埋首考托福準備出國留學,反觀現在年輕人還沒畢業,就對未來感到相當茫然。他建議學生,用年輕、熱忱、開放的心面對未來的挑戰,不斷學習和開拓視野,同時不要把自己侷限在台灣。他指出,過去的時代,找到一份好工作,是為了求生存,現在環境較好,沒有這些壓力,但過去以來,較缺少的是國際化的視野。

對於創業的潮流,蔡明介勉勵年輕人,創業成功的機率不到10%,不要為了追隨時尚、為創業而創業;若有心要走向創業之路,一定要戰戰兢兢。在創業前,可先到國際企業磨練學習,了解產業優缺點、及市場客戶需求。

創業初其,可能很多人最擔心的是資金的問題,先前阿里巴巴的董事局主席馬雲來台,表示欲設立100億元的創業基金,給台灣的年輕人一個很大的機會。對此,蔡明介表示,台灣的年輕人富有創意、吸收新知很快,也勇於表現自己,所以會吸引馬雲的注意,這是對於台灣人才的肯定,而聯發科也設有創業基金,且今年更將招兵買馬廣徵2千人。

新的物聯網時代,除了創造許多嶄新的機會,商業模式也大不相同;因此,創新創業與傳統的創業模式也不同。創業很難單打獨鬥,不管是所需的資金或市場,都需要資源的整合、及外力的協助,借力使力,才可能增加成功的機會、及早搶占市場。近來年輕人對於西進大陸似乎有股狂熱,然而,創業只有這條路嗎?這是最好的路嗎?對此,國發會主委杜紫軍表示,年輕人可先在台創業,發展至一定程度後,再去對岸,風險比較低。

考慮第一次創業就到大陸,或是創業初期就想馬上打進大陸市場的創業家,或許可以思考,是看到阿里巴巴的光環、或是受到資金的吸引,亦或是看上中國龐大的市場?若是因為資金的緣故,應可再多注意台灣許多大企業,也有提供創業資金,或是鼓勵內部創業的機制。此外,國內也有許多創業補助計畫,如經濟部、國發會等,國發會主委杜紫軍曾表示,為鼓勵年輕人留台創業,將修正相關法規,因為「錢不是唯一問題」。

相較於大陸,第一次創業、或創業初期選擇落腳台灣,好處是整體環境、法規制度都是較熟悉、且友善的,而大陸可能因為社會文化、生活習慣的不同,加上潛規則多,以致孕育的環境、或是消費市場端,對於未曾在大陸生活過的台灣人而言,相對較為陌生、難以深入。所以,若對於產業市場經驗不是很足夠,先在台灣打拼一陣子,再逐漸擴展至大陸、或其它國際市場,應是較為保險的做法,同時增加創業的經驗及成功率。

全球瘋創業,在創業的浪潮下,台灣也逐漸孕育出創業的環境與氛圍。國發會表示,已選定花博園區,希望未來能打造出「台北小矽谷」,若此點火性的創新計畫成功,未來會複製至其他地區,現有包括高雄等4個縣市已提出;可以想見的是,不久後,台灣的創業環境將更加的友善。想創業的新創家,可以多方考量,不必急於追隨潮流至哪個地方,而可以想想看,台灣會不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李銘煌—從冰品的門外漢到年銷百萬支冰棒:堅持共好,才走得遠
投資熱錢湧進台灣 新創事業受益
馬雲設百億基金 台灣青年創業有望
我看馬雲在臺大講創業
台灣名揚海外 邁向千萬觀光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