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默鳴曲  圖:pixabay.com

要馬兒肥,最好能像千里馬一樣奔騰,又要馬兒不吃草,必要時還要吃鞭子,這就是政府對於公費醫學生的心態。健保制度之後醫生待遇不如從前,早已不是金飯碗,但是至少還是很多學生的第一志願,大家樂見醫學院可以招收到頂尖一流的人才,因為醫生是來搶救生命、守護健康的人,他們睿智的判斷決定至關重大。台灣在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醫療的服務量將會加重,同時為了解決五大皆空(內、外、婦、兒、急診科)的醫師人力嚴重缺額,包括台大在內的6所醫學院去年就開始招收公費醫學生,去年甄選缺額13名,今年預計甄選54名,卻有21名缺額,達到4成左右,甄選委員會說原因是誘因不足及學生不熱衷5大科,這樣只講對一半,可見政府到現在還抓不到問題的核心。

HUR

這一切的都是制度使然,台灣價美物廉的健保制度讓全民享有舉世稱羨的健康照護,但是這一切很多是犧牲壓榨醫護人員的待遇,醫護人員的工作條件愈來愈差。另外,這些年台灣醫療糾紛的頻傳讓醫病關係更形惡化,台灣的法律對於醫生的不友善,讓醫生動輒淪為被告,一天到晚要跑法院。根據統計,台灣醫生被刑事起訴的比率是美國醫生的300倍,每年有36.7位醫生被起訴,但最後被判決的比例是8.31%,在冗長的過程中醫生飽受煎熬是長期的折磨,台灣在修《醫糾法》,吵的是醫療糾紛哪方賠錢,事實上更嚴峻的是醫生醫療過程中擔負刑事上責任造成的壓力更大,醫師勞動條件沒有法制化的保障,很難期待會有好的醫病關係。

5大科醫師人力荒的情況從各大醫院每年招住院醫師困難就可以看出端倪,不必等到2025年,連大都會地區5大科醫師都招不滿,更遑論偏鄉早就嚴重不足了。一個醫師的養成教育幾十年,有資料統計醫學院畢業前10名的優秀醫師幾乎都去從事醫美、皮膚科,即便被批為服務有錢人也甘之如飴,畢竟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誰不願在醫美、皮膚科月入50萬起跳,有的100萬的也不為過,相較於去5大科要辛苦搶救生命只能月入10幾萬?

衛生福利部決定開辦《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是未雨綢繆培育將來醫師人力的缺口,這個政策既然是必須而且是重要的,為什麼官員把它設計成為公費醫生的賣身契,嚇跑原本就不易招募的公費醫學生?6年期間每學期領取13萬的公費,接著實習以及專科醫師訓練後,分發到偏鄉服務滿6年,這時候已經40歲了才能恢復自由身,如果沒有履行義務就要沒收醫師證書,還要賠償10倍的天價,就是1500萬元。這些嚴苛的條件受到輿論的撻伐之後才降為400萬元賠償金。小小的胡蘿蔔談不上誘因,但是沉重的棍子隨時伺候早就嚇跑年輕人了,18歲的高中生面臨職業的抉擇,攤開這些綁約條件怎可能讓他們心動?現行的醫療環境之下招收公費醫師的果效如何?公費醫學生的4成缺額就是答案。

既然一切都是制度使然,政府的制度一成不變,情況就不會改善,公費醫師下鄉服務期滿之後留任率不到1%,偏鄉的醫療缺乏人力與資源,醫生的待遇差,只要時間到,99%就會選擇離開,偏鄉的醫療服務品質就每況愈下,直接衝擊的就是住在偏遠地區的居民,接受的醫療服務就像二等公民一樣。當政府強行要用舉債的方式強行要通過8900億的特別費,其中4200億是要蓋輕軌、捷運這些大而無當的硬體建設,在人口負成長的時候,婦孺皆知台灣真的不需要這些蚊子建設,向後代子孫舉債,前瞻建設理當用在年輕人身上,其實當中的九牛一毛就可以用來培植年輕的公費醫師養成,同時挹注偏鄉簡陋的醫療設備,只是這些用在刀口上的資源是用在人口稀少的偏鄉就很難得到執政者關愛的眼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