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劉超

FES

有人曾用“江南抬頭見飯館,成都舉腳進茶鋪”來形容老江南的飯館和老成都的茶鋪數量。就老成都的茶鋪而言,可謂遍佈街頭巷尾。然而,同是茶鋪,其裝飾格調卻各有千秋。茶鋪楹聯內容也豐富多彩,如:“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松濤烹雪醒詩夢;竹苑浮煙溋俗塵。”“銅壺煮三江;蒙山頂上茶”等等。成都喜歡喝蓋碗茶,正宗的蓋碗茶包括茶蓋、茶碗、茶船三大件。單是茶碗,就盡顯豐富的文化特色,有的茶碗以行草篆隸書寫詩文,有的描繪古代才子佳人、山川麗景、花鳥蟲魚,以及赫赫英雄。而到茶鋪來的人遍佈三教九流,有鬥鳥遛鳥的,鬥蟋蟀的,有熱衷清玩的。但更多的人則習慣在此擺龍門陣,享受生活中的一份寧靜、休閒、安逸。

上世紀三十年代,那時有“九裏三分三”城區的來成都,有營業執照的茶鋪大約有600來家,沒有執照的也不少於200家,每天喝茶的不下10萬人次。那些年,城區人口只不過五、六十萬。那時的茶鋪,多數都不用自來水,井水,因為茶客嫌自來水是經過化學處理的,泡茶味不鮮;井水雜質多,不純潔,還有怪味,喝起來不舒服。茶館老闆為了招攬生意,就雇人在老東家城門洞府南河邊用木桶挑水,或者用架架車,雞公車裝上木桶運水。茶鋪普遍安有一個瓦崗,內裝一定數量的河沙,用棕隔離過濾以保水質。

舊時成都的茶鋪不時興搓麻牌或擲骰子的賭博。茶客大都衣冠楚楚,悠閒自得,偶然也有吵架滋事的,如果老百姓中一旦發生糾葛,鬧得冤冤不解,就按江湖上的規矩,沒參加“袍哥”的通常由政府管,有“袍哥”身份的,到坐堂舵把子茶鋪裏去解決。如像鄰里不合、爭吵打架、債務糾紛等,都要在龍頭大爺茶鋪裏“吃評理茶”。

“吃評理茶”也是老成都茶鋪的一大特色,輸贏全在舵爺的一句話,比法院判決的“紅頭子”還管用。允許旁觀者說三道四,但最終要把事情擺平。凡是舵爺裁定為理虧的一方,給付茶錢;若打成平手,茶錢就二一添作五各付一半。吃“評理茶”時,旁觀者人山人海,大有把茶鋪擠爆的架勢。這時人們盡可在茶鋪喝免費茶,茶錢全由當事者承擔,每到這時,帳單全由堂倌報“天文數”,因為這是茶鋪難得的賺錢機會。

喝茶的傳統和風氣至今仍是成都的特色之一,街頭巷尾、拐角天街,只要一桌一椅一茶一壺,就是茶攤,就是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