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琪拉編譯 圖片來源:PlaceILive

紐約市身為全世界最大的都會區,住滿了來自全世界各式各樣的種族與各行各業的人。就算住在皇后區或曼哈頓,裡面有各式各樣的社區,居住的環境、氛圍、學校品質、居民種族可能都有很大的差異。對住在紐約市的人而言,要找到合適的住所有時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有很多考量在心頭,例如:附近的學區好嗎?附近有健身房嗎?有公園綠地嗎?歡迎外人入住嗎?關於這些瑣碎的問題,可能需要我們花好幾個小時搜尋各個小學的評比,甚至親自走到附近的公園訪問居民才會開始對這社區有點了解。

拜科技所賜,現在有比較簡便的作法。經由大數據及聰明的演算法,由手機app就可以免費提供你很多有用的資訊。像[PlaceILive]這個手機app功用就像媒人一樣,詢問你的需要,列出你可能會喜歡的區域。

[PlaceILive]這個app會先問你一系列的問題,例如:你喜歡運動嗎?你喜歡使用哪種交通工具?你喜歡安靜有綠意的住宅空間嗎?你喜歡多元的文化嗎?接著再詢問你的預算,甚至連你工作的地點都會幫你考慮進去。最後電腦會分析288個區域,給你最後的10個優先選擇。

這些大數據很多都是公開資訊。例如人口普查局、紐約警局的犯罪紀錄地圖,還有很多其他機構提供的公開資訊。但是即使資訊充足了,仍無法從電腦前得知住宅的氛圍。StreetAdvisor這網頁就提供了住宅區的評比和當地人對此處的評價。[PlaceILive]的執行長表示,他們想要強化搜尋結果的精確度。因此顧客還可以對居住的社區進行評分,以提供其他使用者有用的參考資訊。

儘管如此,這些手機工具仍是有其限制。根據美國公平住房法(fair-housing laws),禁止以種族、宗教、性別、婚姻關係等條件作為選擇住宅區的條件。這項法律也適用在美國的房地產業者,因此當有客戶問:[這棟房子內有沒有住其他年輕人?]這類問題可能連不動產經紀人都不能回答。此外,這類資訊網站或app依據公平住房法,它們也禁止進行房地產買賣、租賃或是融資等服務。專業律師表示,它們的工作是提供資訊幫人尋找房子,但是若暗示哪些族群或種族的人適合或不適合住某些社區時,就可能因違反法律而被起訴。

無論如何,再詳細的資訊都無法取代親自感受。因此資料蒐集充足了,想找房子的人最好還是得親自走訪社區幾趟,才能感受自己適合不適合住在那裏。

參考資料:
Where to Live? Ask an App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