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魏孫鴻

被稱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在隆重的葬禮中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李先生逝世,在國際間自然是引發了諸多討論,正反兩面都有。但咱們這兒網路上的議論,卻真有讓人不知所以的困惑。

這幾年來,新加坡的種種,總是臺灣媒體,乃至於網路酸民做為用以鞭撻自己政府的標竿基準。新加坡的國民人均所得、文官系統的效率與清廉、居住正義的實踐、對外開放的積極,無一不是被諸多國人認定政府面對時該汗顏的標準。
而今李光耀走了,新加坡在臺灣網路世界部分人的鍵盤下,就被譙的不值一文了。有人講整個新加坡不過就是「李家企業」,這種不知何在證據的論述,也可以洋洋灑灑寫一篇文章。有人把新加坡的獨立因果顛倒,然後一邊痛罵李光耀的獨裁,一邊宣揚他心中台獨的合理性。更有某大律師以「寧願要馬英九,也不願意接受李光耀的統治」為題,明批李光耀,暗諷馬總統。

臺灣人面對新加坡,似乎有著既羨慕又不屑的複雜心情,為什麼呢?我認為不過就是我們對於政府的定位,只根據自私的需求不斷擺盪罷了!

新加坡很難在政治學的光譜中被稱之為民主國家,某個程度也的確就像開放了點兒的沙烏地阿拉伯。但從生存層面來看,若計之與先天條件,沒有腹地、缺乏資源,僅僅依賴地理位置的新加坡,能夠不變成一個萬惡的自由港,而成為一個秩序井然、人民安居的小而美國家,那麼李先生的政績不單單是光耀了,根本就等同神話。

新加坡人在政府形態的選擇上,大部份都選擇了無所不包(同樣也就無所不管)的大政府。這樣的政府,權力無孔不入,大幅壓縮人民的個別空間與權利,且將私人生活放在框架中,而其人民以此換取的,是相對較為平等、舒適、安定的生活條件。這一切,在李氏身後必然會有所改變;但,新加坡這個小國家會不會就此全然放棄大政府?我想還很值得觀察。

反觀臺灣,人民的思考非常矛盾。既不願相信市場機制,又不願政府多所管制;既盼望政府拿出作為,又放任非理性的抵制行動;一方面處處害怕公部門圖利私人,但遇到產業困境或發展需求時第一個想法卻又是要政府拿錢補貼;依賴警察到台北市可以找出62該整頓的雜項服務,卻在警力維護公權力時痛罵國家暴力。

這幾年臺灣講公民崛起,但有多少所謂的公民團體去務實地談「到底中華民國的公民要甚麼樣的政府」?弄了半天,大家都不過幻想自己可以罵出、衝撞出一個隨心所欲、要它大就大、要它小就小、要它右就右、要它左就左的政府。放眼望去,全世界沒有一個這樣的例子,但臺灣卻在這樣的幻想中,弄了近三十年,且眼看還要繼續搞下去!

新加坡的政府,或許不會是我們喜歡的模式,強人也當然不會是如今我們接受的國家領袖。但如果我們一方面對人家的經濟與福利流涎羨慕、一方面對人家的政治體制嗤之以鼻,卻無法在透過李先生的一生來照映出我們的選擇,那麼臺灣顯然只能不斷地這樣矛盾下去。新加坡政治面的問題,或許還能在相對穩定且優越的條件上,逐步處理。但臺灣經濟面的發展,難道還有時間繼續耽擱下去?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降低公民投票年齡到18歲?
一條航線,看盡鄉民的無知與無恥
關得了《正晶限時批》,關不了全民限時批慈濟
教育部開空頭還是可兌現支票?
「紐約柯P」的城市之王叢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