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橘 王聖安

她提身份,他聽到的是「排他」。

當他提多元化,她聽到的是「伊斯蘭化」。

他指責她遺忘歷史,她反過來怪他太沉迷於歷史之中。
他說她是一個種族歧視者,她稱他是民族受虐狂。

79 歲的 Helmut Lethen 和 42 歲的 Caroline Sommerfeld 都是作家。他們在空前分裂
的德國各自代表了兩個不同的世代和思想派系。 他們是彼此的政敵 。

而他們結婚了 。

他們的婚姻是特別而令人難以理解的,但同時也是測試彼此忍耐度的實驗室,以及一個能夠窺視另一派怎麼思考的縮影。他們日復一日地,親密地進行他們國家不曾有過的兩派對談。

這是一個很「德國」的愛情故事。

QSB

當「老左派」遇上「極右派」

1968 年的五月對歐洲和美國來說一樣重要,同樣充滿了青年膨脹、性解放、對越戰的反感,以及普遍對這個時代政治當權者的牢騷。

而它也導致了戰後嬰兒潮這代相似的「人生軌跡」,從開始發聲的「學生革命家」成長成「保守的自由派菁英」。

德國也沒有例外,Lethen 當然也是。

作為那個時代的學生社會運動者 ,Lethen 曾崇尚過共產主義,也曾反叛過那些他稱之為「還散發著納粹惡臭」的德國戰後菁英 ,最後卻成為了這個國家文化主流的一部分。

而 Sommerfeld,作為一個右派的哲學家,曾被捲入另一場「反文化運動」。2005 年的夏天,成千上百的難民湧入德國時,她發現了「新右派」,他們是民族主義運動的思想先驅,同時也認為伊斯蘭教和全球化是存在的威脅。

她的丈夫慶祝了難民的到來,他說:「我覺得這是我們文化史中,首次以這樣的方式來迎接外國人。」

然而,Sommerfeld 卻為此感到焦慮和反感。

而今,她希望她自己的邊緣運動,能接軌「正在變化中的德國」,就和她丈夫在往日曾做到的那樣,可以在德國和更遠的地方產生迴響,達到一種高度。

「我們是沉默多數的擴音器。」她這麼宣稱。

Lethen 駁斥了這樣的比喻。

「我們是被對世界的渴望而驅動,我們展望未來。」他說,「而他們是被回到日耳曼傳統的發源地的渴望所驅使,這是對一個從來不存在的過去產生的懷舊之情。」

政敵愛情:「溝通」總比什麼都不說好

他們的思想差異這麼大,就顯得他們能融洽地談戀愛是多麼地不可思議。他們之間的羅曼史要回溯到 Sommerfeld 還在大學時,她寫了一篇主題是「該如何遵循道德」的論文,在 Lethen 的研討會中抓住了他的目光,他們隨即為彼此的聰慧而吸引。

在同床共枕了 20 年,一起分享了對康德和園藝的興趣,拉拔了 3 個兒子長大
後,他們仍然在對話。

「熟悉另一派其實感覺很好。」她說。
「溝通總比什麼都不說好。」他說。

這是他們都同意的一點。

歌德和戈培爾在他們 19 世紀維也納式的客廳,共享了一個擠滿書的書架。
擺放在廚房的結婚照相框上,嵌著這句話:「愛不會止息」。

 

本圖/文由「 VidaOrange 生活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當政敵結了婚】老左派每天練習「一件事」,和極右派深情牽手 2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