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日新(逢甲大學講座教授、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

行政院「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即將掛牌運作,面臨黨產將被清算、追討,讓國民黨中央高層傷心又傷神。媒體披露國民黨黨主席洪秀柱日前邀集連戰、吳伯雄、馬英九和朱立倫等四位前主席到黨中央共商因應之道,吳伯雄竟一度哽咽感嘆:「國民黨怎麼會到這麼淒慘的地步?」

人才的養成需要長期規劃
這個中華民國與亞洲歷史最悠久的政黨,前身為成立於1894年的興中會,曾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10月10日經國父孫中山先生改組後更為名「中國國民黨」。從起源算算,這個超過一百二十年的老組織,歷經了多少風雨波折,迄今不僅不見容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中國大陸也有中國國民黨),在偏安的台灣也成為年輕世代不願連結的政治符號。何以至此?還是不脫任何組織邁向衰敗的通病:在人才培育與價值傳承上出了問題。

人才的養成需要長期規劃,而且規劃了不算數,得要一路呵護,悉心培育的付出還是常遭遇半路折損的遺憾。除了學歷與經歷外,「人格特質」是致勝關鍵,卻也是最難育成與改變的。

在年輕時即加入組織的,憑藉的多是顯赫的學歷,但在學歷不等於學力的時代中,越來越多組織不迷信學歷。憑藉人格測驗或面試,其實也難以斷定一個人進入組織後的表現。在當前這種以製造業思維管理服務業的勞動政策下,多以試用或「定期契約」來觀察,但拉長的觀察期並不能保證於後續的優秀表現,在職訓練(On-the-job Training)僅是補足績效與個人能力間的缺口。

這些歷練還都只是中階以下的幹部培育,中高階主管的養成則是更大的挑戰,著名的「彼得定理」就是一個人才經過多年的培育後,再也爬不上去的處境,對組織與個人都是一聲嘆息。

價值傳承為更高難度挑戰
「價值傳承」則為一個更高難度的挑戰。價值傳承可分空間和時間兩個面向:現在大家朗朗上口的「普世價值」是在空間中最多人認同的價值;而一項價值認同如何穿越時間在代間取得共識,一直是人類社會中最深的掙扎。

由於全球化的發展,當前世局難以用東西文化差異這麼簡化的區別,日漸深化的交流產生的多元價值的融合,卻已墊高了價值認同的難度,一個價值在不同文化中如何被認定,涉及在該文化中的認同。

民主制度中講究的是數人頭,但隨著威權無以為繼,近年來的民主現象已不是20-80的非主流對主流,而是在50上下載浮載沉的主流對主流,互不相讓的民主,往往犧牲的是一群默默無聲的中間選民,人類在民主框架裡的下一步,舉步維艱!

時間軸向的價值傳承又是另一大考驗!「代溝」描繪的是兩代之間有著隔閡,而兩代已不是父母與子女,人類社會學家觀察到:可能少於五年的年齡差距,即已造成價值觀迥異的代溝。

「溝的寬度」可窄可寬,就如最遠的距離是愛你的人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她愛你,難以彼此相愛阻隔了一切真實價值的傳承。曾聽一家傳承數百年的日本業者分享,價值傳承彷彿是旋轉中的陀螺,外在環境的改變或許會造成陀螺與時俱進地改變外圍的形狀(因應不同時代推出符合當下的產品與服務),但軸心是不會變的,「價值軸心不變」是傳承與永續的前提。

當無性別的政務委員被視為一個國家的進步符號時,基督徒在護衛性別、家庭等傳統價值時,顯得勢單力孤,但德不孤、必有鄰;許多價值的確隨著時間在演變中,但民主制度的票數與媒體誤國的報導,並不足以詮釋跨世代的恆常價值。

核心價值豎立著,陀螺就不會倒,真是傳神的譬喻,讓我們從箱底翻出來那些傳家之寶,把價值好好傳承下去,「家」才不會衰敗、組織才得以永續。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日光之下無新事》傳承、傳承、再傳承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