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不換 Photo Credit: succo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近月以來,全英國上上下下,為了兩個簡簡單單的英文字,吵得沸沸揚揚,牽動全歐的神經,也吸引全球目光,這兩個字是電源開關的 IN/OUT!看起來簡單,其實很複雜。

支持公投留歐或脫歐的雙方絞盡腦汁在文字宣傳上下功夫。穿T恤印著"I’m IN”者表示支持留在歐盟,穿"I’m OUT”者表示贊成脫歐。還有人把begin(開始)這個字設計成begIN(拜託留下來)。美國CNN記者拿著印BREXIT的小海報街頭訪問紐約客認不認得這個字,幾乎都是一頭露水。其實這是BRITAIN(不列顛英國)和EXIT(退出)的合體字,就是指英國要公投退出歐盟這件事,從此也會是字典的新單字。至於歐盟則像配偶之一方,公開呼籲"Stay with us!”留下來一起打拼,並且預測英國脫歐會是一場大災難。

當地球另一端在BREXIT議題如火如荼的論述或論戰,台灣的媒體和名嘴仍汲汲營營於國內政治民調的起起落落,實有必要轉移一下焦點,與國際接軌,而且公投議題和辦法在台灣還在萌芽,未臻理想,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雖然脫歐(52%)險勝留歐(48%)結果已出爐,但是好像一場重大球賽,其過程仍值得分析。尤其原先以為留歐派會險勝,未料結果爆出意外,隨即造成全球金融和股市大海嘯,台灣也無法倖免;其後續發展舉世在觀望。

輝煌文化與屬靈歷史
以下就歷史、文化、政治、經濟、信仰及女議員考克斯事件略陳一二,或可免得只會看熱鬧,不會看門道。

在近代史上,英國人建立過日不落的大英帝國。曾經打敗過西班牙無敵艦隊;在滑鐵盧擊敗軍事天才拿破崙;在二次大戰中,希特勒已席捲歐洲,只剩英國負隅頑抗,邱吉爾向美國老弟求援,後有諾曼第登陸及敦克爾克大撤退等英勇戰績,確實令世人刮目相看;後來遠征福克蘭群島也大獲全勝,難免使英國紳士們走路有風,談吐間夾雜嘲諷式的幽默。

英國科學家牛頓被稱為近代科學之父,之後英國領導工業革命,翻轉了全世界。在文化和文壇上,英國人搶盡鋒頭,以莎士比亞為分水嶺,可寫成厚厚一大本文學史,其人才輩出,作品一部接一部。而牛津和劍橋大學聲威遠播,《大英百科全書》亦執世界牛耳。在流行音樂有披頭四,在暢銷小說有「哈利波特」系列,風靡全球。

在信仰基督的屬靈歷史,英國最大的貢獻是英王King James在1775年完成《欽定本聖經》,延用至今,仍是權威性譯本;約翰衛斯理創建衛理公會,把全世界當做教區;幾次英國屬靈大復興,治安好到警察都快失業;《奇異恩典》故事中的議員福克斯和約翰牛頓牧師,以畢生之力把解放黑奴入法。

而牛津才子魯益師(C.S. Lewis)被稱為「廿世紀最偉大的基督戰士」,他的童話寓言如《納尼亞傳奇》,受到全球許多讀者喜愛;當代解經家大衛鮑森對聖經獨到的詮釋,也風靡台灣;英國差遣海外的宣教士,著名者如馬禮遜、戴德生、李岱爾、馬雅各、蘭大衛等,也是繞了半個地球來到中國或台灣。

脫歐公投餘波盪漾
英國人在1973年看上歐盟市場而公投加入,但43年下來,不少英國人不耐歐盟綁手綁腳,多年的沉痾,難於醫治,遂萌退意,也不算不正常。並且現今要不要接納大批湧入歐洲的難民潮,各國也面有難色,意見分歧。

就接納難民乙事,留歐派主張適度開放與管理,而工黨女國會議員考克斯(Jo Cox)突被脫歐的激烈份子,當街刀刺又槍殺,考克斯才四十一歲,在國會常以熱情的人道立場為弱勢發聲,有報導說她是英國政壇的「明日之星」。民眾在她臉書上除了傷心、憤怒,也安慰、不捨、聲援家屬,包括呼籲投票留歐。她的丈夫說:「不只是英國失去國會議員,我失去妻子,孩子們失去了媽媽,於今,我們必須重新學習適應很不一樣的生活。」聞之令人鼻酸。

英國是老牌民主國家,也以高度文明和紳士風度引以為傲,發生這種暴力暗殺,豈止臉上無光?「明日之星」考克斯的隕落,也是文明世界的損失。

考克斯在她臉書說:「不要把支持脫歐的民眾當做『種族主義者』,他們可能擔心留歐會引進大批難民,對英國就業、居住、教育、社區、學校、政府財政確實會有很大衝擊,但並非一無是處。我們看重的是未來,子子孫孫的未來。我們相信留歐會使英國更強大、更安全、也更富有。」

雖然英國脫歐公投獲勝,過程甚具學習或觀察之價值。譬如說,留歐的領導人之一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在宣傳短片"Lead not Leave”中強而有力地疾呼:「英國和歐洲有歷史性的友誼和共同市場利益,當本著英國民主、人性價值、人才濟濟,和我們的鄰居們相處和打拼,不是選擇離開,而是領導!」但願這次公投帶給全球,包括兩岸和華人世界,經過公平的、充分的論述,尊重大多數民意決定的方式,建立合情、合理、合法的公投機制。國家是幸!人民是幸!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新聞新視界》英國脫歐 老牌民主國家的試煉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