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論壇報副刊

UUC

Alleno

我的父親是書局老闆,年輕時承接親戚的書局,小本經營至今,已有卅個年頭。

對我來說,從小在書局環境裡成長,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幸福在於我的生活中沒有文具不夠用的問題,甚至,父親還允許我從家裏帶一些文具到學校,用極優惠的價格賣給同學。賺取的收入,父親從不過問,直接給我作為零用錢。

與書為伍的幸福童年

我喜歡在床頭擺本書,通常是外國翻譯小說。睡前總習慣拿起書小讀片刻,直到睡意漸濃,才闔上書本倒頭入睡;當前一本書讀完了,一個腳步下樓,面向書店一角的那片書牆,琳瑯滿目的書叢中,隨手抽出一本來,向父親報備過,今晚的精神食糧就又有著落了。

回想童年,實在樂的快活。然而,在我母親眼裡,卻是不一樣的世界。

我的母親是幼兒園老師,從我出生至升上高中前的十幾年間,她暫時卸下了工作,轉為家庭主婦,全心照顧妹妹和我。

母親是一位很有責任感、勤勞而強勢的女性。在我最早的記憶裡,我以為任何事都難不倒母親,因為她終會想到解決事情的辦法。她就是我生命中最堅穩的力量。所以,在我求學的生涯裡,母親若提出她的意見,我從來很少違逆,或是反駁。

然而母親常嫌棄父親沒有擔當,是個沒辦法扛起一個家的男人,只因為有家業繼承下來,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根本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打拼來的。這話聽在父親耳裡,自然是不服氣,兩人常會為此起爭執。母親說這些爭執,是為了讓我父親醒悟,不是爸媽的感情不好,要我別多想。而我更不敢去違逆母親的意思,深怕自己長大後,也會成為一個沒有擔當的男人。

成長歷程產生錯誤期待

小學四年級時,家裡添購了一部電腦。偶爾母親無暇顧及孩子時,就會讓孩子自個兒去玩電腦裡的小遊戲,我對電腦的興趣由此悄悄萌芽。

有一學期的作文題目「我的志願」,我便寫下志願要當一名工程師。一方面,不免會有來自家人的期望;另一方面,我天真的以為工程師整天與電腦為伍,有很多機會可以玩遊戲。這一志願,夾帶了家人的期望與個人的幻想,成了我日後面臨職涯抉擇時的重要砝碼;雖然,我從小到大最喜歡的科目,其實是國文。

然而從高中至大學的這段求學過程,因著考試不理想,常常無法達到父母期望的沮喪,以及大環境下,小本經營的書局逐漸式微,家裡沉重的經濟壓力,放大父母親長久以來價值觀的差異與衝突;種種的挫折與不和諧,逐漸加深了我內心的不安全感。

不自覺間,我已將父母的期望變成了自己的期望,遙想達到期望的那一天,父母或許就會重修舊好了。這個錯置的期望,一直到我信了主,才被更新改變。

被神完全接納  重新看待自我    

大學時,我選擇進入資訊工程系就讀,後因家人鼓勵,我決定轉學考回北部,恰好和我高中時的好朋友同所大學,他當時穩定地投入在教會團契生活中,我也隨之參與其中。

團契生活的這段期間,打破了許多過去父母帶給我的價值觀與想法。弟兄姊妹們不僅僅單顧自己的事,也注重別人的事,即便彼此沒有血緣關係,仍視為家人般用心對待。從他們身上,我體會到因著基督的愛,人能彼此相愛,甚至能超越人有限的愛。

認識神的愛也使我認識人的愛,慢慢地,我也理解母親的強勢,是她的武裝。母親不喜歡大家庭式的生活型態,在親戚間時常會互相比較的氛圍下,母親的自尊心經常受到挑戰;她嘗試與父親溝通數次皆沒能被理解,失望之餘,為了保護孩子不被傷害,便開始將自己武裝起來,展現強勢的性格,以此來抗衡;擔憂孩子成為別人比較的箭靶,反向投射成了加諸在孩子身上的期望。

但神的愛更新了我看待生命的價值,在我未出生以前,祂就已認識我。神完全地接納,不會因為我表現不夠完美而不喜悅我。我能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這使我學習剛強起來,不再擔憂自己達不到父母的期望。

同時,我也明白母親口中沒有擔當的男人,實際上默默地扛著家庭的責任到我和妹妹長大成人。父親的擔當,使我打從心底佩服。

在資訊專業看見使命

而選擇資訊工程這條路,也不再只是父母的期望,因神帶領我在這段學習的過程中,發掘了程式設計的樂趣,以及這份專業上的使命。

我曾因害怕達不到期望,而在畢業專題的準備過程中逃避責任,連累了夥伴;我對此事相當自責,也對未來感到迷惘。

但在這件事上,神顯明了我的軟弱,讓我正視內裡的罪;我明白在我裏頭沒有良善,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參羅馬書七章18節)。然而在我心裡沮喪徬徨之時,神仍為我開了一條道路,能以學費全額補助的機會進修學習程式設計。
大衛說:「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篇五十一篇17節)

這一次,我不再逃避責任。每當軟弱疲乏時,我選擇親近神,從神的話語中尋得力量,也因此常回想起神的帶領,提醒自己不要白白浪費神所賜的恩典。如今,能夠以資訊專業在福音機構服事,完全是神奇妙的安排。

感謝主,「那時你的慈愛扶助我。我心裡多憂多疑,你安慰我,就使我歡樂。」(詩篇九十四篇18-19節)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等候中的亮光》上帝的延遲不是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