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人間劇場專欄   侯剛本 博士

   身體,是騙不了人的……

   印象中,好像沒有很久以前(細數約莫也快30年前),當時10來歲的我,是個在劇校住校坐科的孩子。八年的時間裡,即或每天早上五年半起床開始練早功,吃完早飯開始練二堂功學戲,下午上一般學科,晚上上專業學科,假日忙演出……;八年(10歲至18歲)如一日如此緊湊忙碌地照表操課,只記得當時的體能狀況好得不得了,即使幾天幾夜不睡,隔天起床照樣精神百倍強壯如牛。這樣如日中天的狀況,一直維持到了20來歲……

    話說20來歲時的我,已然從戲校畢業出科,那10年的時間先後經歷了上大學研究所、初出社會開始工作、小女出世初為人父;關於20來歲論到熬夜的時間點,容我以孩子出生先後開始說起:孩子出生前的那些年,我根本就是一個體力好得不像話的玩咖,白天忙完晚上夜唱,或是泡戲院午夜場亦或各種繽紛夜生活。等到孩子出生了以後,精神轉而照顧一個同樣精力旺盛的小嬰兒,每天Baby交手搏鬥數個回合,樂在其中從不覺累。

   時間進入30多歲以後,這當中有一大半的時間(33歲到40歲)我是在博士班求學度過的。嚴格說起來,這裡頭又得從36歲前和36歲後分別來說:36歲前的生活,扣除照顧孩子與半工半讀的求學人生之外,通常我都是利用晚上與深夜的時間,在準備博士班的課業,平均每天忙到半夜約莫兩三點,早上八點以前起床送孩子去上學,然後順路趕往研究室繼續奮鬥。直到36歲博三的那年寒假,因為馬不停蹄過度操勞的結果,最後惹來一場致命的大病。自從那場過勞的大病病後,醫生便鄭重地提醒 (警告)我,我的身體已經不再恰似年輕(36歲之前)時那樣的耐操耐磨。以前的我,可能是把事情做完了才去休息,從現在(36歲病後)起,我必須得改變生活習慣,先休息夠了才能去工作,並且一旦工作覺得累了,就要馬上停止工作趕快休息。至於熬夜……,想都別想了。回首10來歲與20來歲時的我,熬個幾天幾夜都不成問題,至少36歲大病前都還可以撐到半夜兩三點,回頭睡到七點多起床伺候孩子上學均還能撐得住。等到36歲大病過後,身體的續航力約莫鄰近晚上11點,全身細胞就已經快受不了,必須倒在床上早點休息,明日一早方能繼續奮戰。

   42歲助理教授元年時的我,因為職場工作過勞再度送醫急救,以至於出院後的氣力相較36歲至42歲之間時的自己,體力上更是大不如前。慢說是熬夜,單單若是中午沒有睡個午覺稍微補個眠,當日的後半場(下午到晚上)渾身就是難受不對勁。

   關於熬夜,我深深認為,我的身體已經被年歲和體力徹底打敗,從此只能和夜生活鄭重說再見。倒是關於告別熬夜以後的全新生活,它讓我開始找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勞動時段,那就是清晨……

   人們常說:「一日之計在於晨」,以前過慣了夜生活,總是睡到日上三竿的我,從來都不覺得早起是一件很棒的事。直到身體的狀況再也無法支撐熬夜的能耐後,以前開夜車趕工的工作,現在全只能靠著早(點兒)睡早(點兒)起,把原本今日事但今日畢不了的部分,全部拉到隔天一早(九點)上班前加緊完成。坦白說,清晨工作的效果,就體力的充沛度和腦袋的清晰度來看,確實都比晚上開夜車來得好很多。也許這是我失去熬夜的本錢之後,另一項步入中年以後,上天透過生命送給我享受清晨的美好禮物。

STL

圖:相較於熬夜挑燈夜戰的效果,清晨的體力與腦力顯然明顯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