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康健雜誌214期 作者/陳俊辰 圖片/陳德信

全球正一起變老,潮流雖不可擋,好策略卻能借勢打造出2025年台灣社會新風貌。

前歐盟老年醫學會理事長、法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米契爾(Jean-Pierre Michel)樂觀表示,更長的壽命是「難以置信的寶貴資源」,他指出,調查顯示長壽讓不同年齡層的人重新思考老後生活,以及好好揣摩人生想要怎麼過。例如用新方法過這一段「額外的日子」,像是找個新職業、去學新東西,或完成內心潛藏已久的渴望。

從全球角度為台灣提出建言,米契爾是絕佳人選。米契爾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世界高齡與健康報告(World Report on Ageing and Health)》主要作者之一,長年投身世界高齡與健康發展,協助亞洲與中東發展高齡醫學,並對健康老化與高齡者營養與相關預防保健具有全球影響力,且是開創全球肌少症診斷與治療的先驅。

米契爾指出,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大部分的人都預期自己會活過60歲或更久,這是人類史上頭一遭。因應未來世界,米契爾與其他全球頂尖專家聯合指出,有4件大事要優先著手。

1 確保人人都有健康到老的機會

社會環境需能滿足基本需求:學習、成長、自己做決定、四處走走、建立與維護人際關係,以及能做出貢獻。

要達成這目標,可透過政策降低長者的健康風險、提升身心健康,或協助長者依自己的意願過生活等。

另一方面,更要盡可能營造良好的空間,包含實體的自然環境和無形的心靈環境,例如城市裡要有充足的座椅和公共廁所、便捷的運輸工具,以及能促進老中青各世代間的對話和互動機制。

還有運用這些策略形成的更大規模活動,例如WHO在全球推動的高齡友善城市及社區,目前覆蓋區域已超過1.13億人口。

2 更綿密的調查和測量

面對高齡,必須非常謙卑,坦承還有很多知識的空白仍待填補。高齡族群的行為和心理特性、醫療臨床試驗、生活形態、照護需求,以及很難純粹用經濟數字來衡量的事物,例如老人對社會的貢獻,這些都有賴更細緻的調查和分析,並且依照這些數字改進現有措施、促成新行動,或是用以凝聚社會共識。

即便是先進國家,知識缺口同樣會造成政策空轉。每個國家都需要掌握數據,因地制宜發展能有效增進國民健康的模式、建立符合成本的長期照護系統等。【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14期

延伸閱讀:
美國疾管局建議:長輩到購物中心健走
不多吃蛋白質存肉本,小心老後面臨……
超高齡社會,你準備好了嗎?
抗老飲食3原則!讓身體年齡小於實際年齡
40歲後別讓肌肉崩壞害慘你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