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菁
柴靜本不該平靜

終於花了100分鐘,認真的看完了柴靜的《穹頂之下》,因為朋友圈已經連著兩天被刷屏,實在沒有不看的可能。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與柴靜同為臨汾老鄉,我們對煤炭帶來的污染有著共同的深刻體會。也正是這個原因,讓我一直推遲看這部調查紀錄片,這是一種類似近鄉情怯的感覺,接近真相,卻會不自主的止步。

在片子放到十分鐘的時候,我按下暫定鍵,去把客廳和孩子睡覺的臥室的空氣淨化器打開。我們家有兩臺,但是卻並不經常開。

在看到二十分鐘的時候,我去接了一杯水,在這個過程中意識到連日來嗓子的不適也許是因為霧霾的緣故,而不是感冒後遺症。

在看這部片子之前,我看到了有人對於柴靜以孩子生病作為緣起的質疑,當然還有些別的。比如她選擇將孩子生在美國,她是一個資深煙民,她也開大排量的車,甚至,她還是個“小三”。對於這些描述,我不知道真假,所以我不去傳播,也努力不去猜想。即使那些都是真的,我也希望自己能夠客觀的去看待一個曾經的央視女記者與霧霾的“個人恩怨”。

《穹頂之下》嚴格的來說,不能算紀錄片,因為其中有很多的預判和導向,當然也不能算是文藝片,沒有這麼殘酷實際的文藝片。歸類到新聞紀實片最為恰當。柴靜是深諳傳媒之道的,她採用講述與播放結合的方式,因為她本人的影響力要遠遠大於影像。但是,我非常不喜歡關於這部片子的各種陰謀論猜測,甚至是關於該片如何進行傳播的理論分析文章,我們能不能單純些,“就事論事”呢。

在所有人的評價中,我覺得崔永元的一句評價最為準確,他說:我認為《穹頂之下》唯一的作用就是啟蒙作用。是的,雖然霧霾已經如此嚴重,我們每個人都遭受著污染,但是我想,並沒有多少人真的知道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該怎麼辦。

柴靜用富有邏輯性的思路,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用形象的舉例和比較,用專家的採訪和實地取景讓我們明白了以上的問題。也許有人質疑不夠專業,不夠全面,但是對於普通的你我,這樣的科普已足夠。當你試圖去做一個傳媒人,或者去向很多人講述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會發現,“說的清楚”並不容易。有時候事情的真相就在那裏,你也想告訴別人,但卻怎麼也說不明白——這種現象在我們的政府公關中時常出現。

所以,單就啟蒙這個功能來說,柴靜是成功的。

片子開頭提到2004年她在山西孝義進行採訪,那年我已經在北京上了四年大學。但是我對柴靜所提到的煤炭污染給山西帶來的境況感觸深刻。1997年,我剛上高中,冬天騎車上學時,帶著厚厚的紗布口罩,從學校騎到家,鼻孔位置就已經變黑。我們在操場上體育課時,能親眼見證沙塵暴吹出的“黃土高坡”實景。

2005年因為煤炭價格暴漲使山西煤炭炙手可熱,到處都在“傳頌”著那些一夜暴富的煤老闆的炫富行為。知道我是山西人而且還是臨汾人,很多朋友都問我,聽說臨汾的煤老闆團購悍馬是嗎?是啊,我甚至會給他們講一講我聽來的故事。那個時候,我們都沒有太在意臨汾——我的,也是柴靜的家鄉,已經多年處於全國,甚至全世界污染城市排行榜的榜首。

當我2007年研究生畢業,在北京安家落戶,再到結婚生子後,父母隨我在北京長居,我以為我們就此可以與污染告別。但是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年冬天開始,北京——中國的首都,開始了霧霾的漫漫之日。最開始,大家認為霧霾很快就會過去,因為這是在首都啊。我記得,那時有人在朋友圈說過一句話:天子腳下焉有霧霾?結果是,有的。

現在,我們通過各種途徑得知,英國、美國也都經過了工業化發展帶來的污染,其程度比我們此時更嚴重。而且,霧霾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夠治癒,有霧霾的城市就像一個長期患病的病人,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通過柴靜的片子,我們知道,其實病來也是個緩慢的過程,只是我們不得知。

如果你是一位母親,你就知道,不管自身有什麼樣的問題,你都希望孩子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成長,那是一種天然的母性。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開篇就提到: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但是,我們都希望成為最棒的父母,至少這世上的每位父母都有著同樣的願望:讓我們的孩子在長大之後能看到藍天,能夠自由的呼吸。

有人說這片子恐怕是有預謀的”官民結合”,不然被採訪的官員和專家的表述尺度怎會如此之大?可是,只要他們沒有因為說了這些話而被處分,如果也算是官方的默許,豈不是好事?誠然,我並不認為《穹頂之下》是如何的刺破天空,直擊要害。我只是始終相信一句話:很多事情,知與不知,差別迥異。

知道,是人類重要的行為。眼下,網上對片中數據引用和採訪對象的質疑層出不窮。但是我想,作為柴靜,她擁有比普通人多的資源,因此能夠在我們無奈的咒罵天氣,埋怨有關部門時,上天入地做成這樣的片子,只要其中的科學不是偽科學,理論不是被理論,柴靜這樣的行為就是值得贊許的。她讓你知道這些就已經盡到了她的責任,至於知道之後你會如何,我想這不是這部片子所需要承擔的責任。

今天之前,我不愛戴口罩,即使在霧霾爆表的時候。因為我覺得在臨汾長大的肺部有著超強的抵抗力。但是現在我知道了,那些功能沒有變的更強大,而是失去了。我也知道了,除了我們常談到的汽車尾氣,造成大氣污染的還有煤炭、石油、工地甚至是餐飲業;我們知道了北京市淩晨空氣污染達到峰值的原因;也知道了12369,一個神奇的電話。有事大家可以撥一撥,但是別搗亂。

片子結尾時柴靜的話,我十分贊同:沒有哪個政府能夠獨立的抵禦污染。既然是每個人的天空,每個人都應該做出努力。為了霧霾少一點再少一點,我們能否儘量少開車,別整天對政府罵罵咧咧,有那個功夫參加個環保組織。以前缺乏環保意識所做的事情,現在能不能不要只掛在嘴上,而裝在心裏,落實在行動上。投訴也好,抵制也罷,當你老了,頭髮花白,睡意昏沉,爐火旁打盹,你能對旁邊的孫子說,我也為爭取藍天做過努力。

寫這篇感想的時候,電腦裏正迴圈播放著《鴻雁》。就像電影《狼圖騰》中所描繪的,有人的地方,總是意味著自然的退讓。“江水長,秋草黃”的草原景色越來越少了,“歌聲遠,琴聲顫”未來也許只能留存在歌中了。但是,這似乎是一個必然。如何在必然中找到生存的路徑,往大了說,關乎人類的最終命運;往小了看,就是你我他還能活多久,活的怎麼樣。

《霧都孤兒》的作者狄更斯給過關於時代最好的定義: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
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
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這個時代,我們享受著工業化帶來的繁華,也承受著自然的懲罰,倘若霧霾沒有讓這麼多城市淪陷,沒有讓首都變“霧都”,也許現在我們還沒有意識到頭頂上有個鍋蓋,鍋裏全是有毒氣體。

如果不想我們的天空被穹頂壓住,那麼別埋怨過去,別放棄現在,別無視未來。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完整版) (影片取自騰訊視頻,如被移除請見諒)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馬英九總統注定要跛腳?
柴靜《穹頂之下》讓我所看到的
《穹頂之下》的喜與憂
富二代 政二代 可以休矣!
籲慈濟更多謙卑與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