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inpoint

法國經濟學者皮凱提出版「21世紀資本主義」,闡述全球財富集中的現象愈來嚴重;以台灣為例, 根據統計,平均80%的財富被10%的人所掌握。反商∕反富也幾乎成為全世界的顯學,而台灣這次九合一選舉結果將反商、反富、及反官發揮至極致,只要候選人出身於達官顯耀,結果大都很淒慘,不是慘敗就是慘勝;但是大家對於權貴的意義是否真正了解,還只是人云亦云而已,實在值得探討。

所謂「權貴」,顧名思義應該泛指大官的有權以及富豪的有錢,特別是權貴的下一代,他們只是因為出生的好,不必太多打拼就可擁有很多別人所沒有的資源,之所以被社會用選票來唾棄道理很簡單,因為大家認為既然他們家有權有勢有錢,那參與各級政府資源分配的工作若再由他們來掌握,則大家普遍關心的財富過度集中的問題會日益嚴重。

權貴出身的人(包括其子女、兄弟姊妹等),面對目前政治生態可有以下幾個作法:

1、退出政壇:例如蔣經國是最大的權貴,但他在開放黨禁、報禁、推動台灣走向民主化之後,就公開宣佈他的自家人不會接班,也不會選台灣的總統。外界對於這種處理方式基本上給予肯定的。

2、繼續參政/對付權貴vs繼續參政/沒對付權貴:前者可能捐出大筆金錢作社會公益者,或一直投身社會公益,與一般百姓打成片,生活起居與一般百姓無異,換言之,在取得百姓的認同後再參選。而後者則在平時一樣過著豪華權貴的生活,到了選舉才臨時抱佛腳,才要去體會百姓的一般生活。

從事政治活動,特別是參選,是我國憲法賦予每位公民的權利,任何候選人出身背景的貧富貴賤理當用同一標準來撿驗,只是在當今反財團反權貴的氛圍下,任何權貴之後要參選當然會受到更嚴酷的檢驗。想起來上帝實在很公平,那些出身寒微苦讀向上的候選人絕沒想到,他們這種卑微出身的背景反而是競選選時的一大助力,所以人生的際遇好壞與得失之間其實沒有絕對的相關。

 

延伸閱讀:

馬雲的MBA無用論

交通運費跌漲不民粹

釋放扁與否?

修憲之前

馬雲旋風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