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 鍾藝

「共享經濟」這個熱詞在最近幾年時間裡頻繁出現在大眾的視野,從Uber、Airbnb到滴滴、摩拜,從共享房屋到共享單車,共享經濟開始觸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共享經濟的歷史代表是Uber和Airbnb,他們的模式是將物主閑置的資產拿出來和有需求的陌生人共享使用權。正如我曾經遇到的一個Uber司機所說,他有一份朝九晚五的正業,但在他上班前和下班後,他可以開自己的車接送乘客來賺一些外快。他並沒有增加太多的成本,想做的時候做,沒時間可以不做,這份副業的從時間成本和車輛成本來說,都大大優於專職租車。因為這樣的低投入、低成本性,共享經濟得以低價格進入市場,可持續的造福閑置資源擁有者和資源需求方。

然而共享經濟在中國大陸繁花盛開的過程中悄然發生了變化。拿嘀嘀打車來說,很多的司機不再是空餘時間賺外快,而是專職司機,甚至為嘀嘀打車這份工作專門購車。從前共享經濟的低成本性因為這些「專門而特殊「的投入而逐漸被丟失,車主的成本陡然上升。為了維持車主的營收,嘀嘀打車開始了補貼計劃。也就是這樣,「閑置資源物盡其用」慢慢不再是中國大陸共享汽車的標籤。

MOB

摩拜單車是中國共享經濟發展的另外一個代表物。摩拜單車剛出現的時候,從使用者到共享經濟行業都甚感欣喜,它不僅迎合了綠色出行的潮流、解決了市民出行的問題,還具有貌似較低的投入成本和能快速見效的回報。然而,當現在近30家共享單車品牌湧入市場的時候,問題開始顯現:車輛管理、車輛維修、網站運營、行政費用,這些隱性的成本在共享單車投入市場之後變的難以小覷。 為了日常用車安全,投入市場的共享單車都需要定期保養和檢測,這就意味著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的付出,這還只是在單車被正常使用下所面臨的狀況。就共享單車的實際市場情況來看,有意無意被損壞的車需要工作人員收回,被藏匿、加鎖、擺放不當讓城管沒收的車輛需要尋找和「解救」,而這又會將大幅度提升運營成本。使用者素質的高低、城市規劃中為單車提供的支持性服務的多少,這些都是極大影響共享單車運營的重大因素,也是不可把控的因素。在迷霧中快速奔跑的共享單車,到底能走多遠,這不得而知。

共享經濟的熱潮還沒有散去,也許之後還會有更多共享經濟的產物,然而共享經濟到底能不能讓參與到其中的成員都能分一萬羹?這個問題難以解答。共享經濟確實能優化配置社會資源,也確實能從資源優化中獲取到利益,然而,共享經濟規模化和市場化的背後還有很多隱藏的黑洞,它們正等待著共享經濟經營者們去面對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