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聖導演(右二)及馬志翔(左二)希望藉著《KANO》這部電影來彰顯「雖遇逆境,永不放棄的台灣精神」(圖/果子電影提供)

再現KANO「不要只想著贏,要想不能輸」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若從台灣電影來看奮戰到底不放棄的台灣精神,我認為就是靠著堅毅的韌性,穩健踏步前進,可以在看似艱困的環境中,不斷逆風高飛。」果子電影負責人魏德聖導演受訪時如是說。

無論是電影《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還是《KANO》,魏德聖持續用台灣人的角度說「台灣的故事」。他提到,過去幾十年,台灣不斷地遭受挑戰及困境,但我們沒有被打倒,可以不斷地從逆境中站立起來,這就是「永不放棄的精神」,而這也是他和馬志翔在拍攝《KANO》這部電影時,想要傳遞給觀眾的台灣精神。

以《KANO》看台灣 包容共濟
台灣的影視產業,現正面臨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甚至是東南亞國家的夾擊。魏導說,台灣產製的電影作品,除追求商業利益(賣座)之外,他自我期許內容一定要幫助「福爾摩沙」的人們,喚醒我們對這塊共同生長的土地的歸屬感及認同感。即便這塊土地上人們的背景及想法或有不同,但凝聚在「愛台灣」的共識下,盼望可以不再內耗,開創新局。

《KANO》劇照(圖/果子電影提供)

在電影《KANO》裏有一句經典台詞「不要只想著贏,要想不能輸」,魏導表示,劇中的嘉農棒球隊成員有漢人、原住民也有日本人,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一路過關斬將,進軍甲子園。同樣的,1945年台灣光復及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來自中國大陸不同省份的人民成為台灣的「新住民」,加上最近廿、卅年,許多嫁來台灣的東南亞籍的外籍新娘及移工,也在台灣「落地生根」,台灣這塊土地對不同族群及文化展現了「包容力」,大家也齊心打拚創造經濟奇蹟,這是屬於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共同的榮耀和驕傲。

而他也看見,當台灣在外交及經濟層面因著國際情勢難以找到著力點之時,透過文化及藝文產業,亦是「讓世界看見台灣」的最佳軟實力。

堅守崗位 作個為台灣說故事的人
近來,魏導在一部以日本「戰國時代」為故事背景的日劇中領受神的提醒─「要堅持拍具有台灣精神的電影」。劇中的武家氏族「真田氏」,在面臨豐臣秀吉及德川家康等各方勢力從四面八方而來的夾擊下,巧妙地利用周邊大國彼此之間的矛盾,不僅「鬥武」,更藉著「鬥智」,找出活路。放眼當前世界,除了好萊塢產製的電影之外,似乎沒有一部電影可以迎合所有人的喜好及需要。而他相信,上帝把他放在台灣電影工作者這個位份上,所領受的呼召就是「做個為台灣說故事的人」,使他更珍惜每一次拍片的機會,要把美好的信息傳遞出去。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端看我們每個人有沒有堅守自己的崗位,做出貢獻」在魏德聖的信念中,神將他放在電影產業這個職場,他就是全力以赴,忠於上帝所託。新政府上任後,他也期盼能夠藉著政策的鼓勵,成為台灣電影工作者的堅實後盾,為台灣締造「雙贏」局面。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什麼是台灣精神? 魏德聖:逆境中永不放棄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