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忠本

2003~2012年是中國經濟的上升段,2013年開始轉折。「惠譽」自2013年4月調降中國主權債務評級,理由是中國金融風險上升、政府債務上升及通膨管理問題。
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中國實施四兆擴大內需方案,擴大公共投資,當年銀行信貸也配合增加9.5兆人民幣,造成:
1.中國的總債務佔GDP比重,自2008年147%,劇升至2013年6月的251%。

2.非金融部門(政府、企業、居民)整體債務佔GDP比重,已自2008年145%,升至2012年207%(另一估計221%)。

3.企業債務佔GDP比重,已達120%,先進國家中僅次於西班牙。

4.2009年為解決地方財政,開放地方政府借貸。至2013年6月地方債務合計10.9兆人民幣,或有負債17.9兆元,兩者合計較2010年增加70%。

5.影子銀行是銀行體系外之借貸中介機構,如信託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之小額貸款、委託貸款、擔保貸款。2013年合計已達3.8兆人民幣。相當整體社會融資的20%。

6.近年快速成長的貸款,特別是地方政府與影子銀行,多在(1)土地與房地產;(2)產能過剩的製造業,如太陽能、LED等;(3)礦產與大宗物資。因此風險擴大。

四兆擴大內需方案的後遺症,也造成:(1)房地產與公共建設的浮濫投資;(2)製造業產能嚴重過剩,特別是太陽能、LED;(3)國營企業大肆擴張,擠壓了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4)加深了中國對出口及投資的依賴;(5)引發通貨膨脹。

中國經濟成長率也自過去十年平均9%,降至2013年~2014年7.5%;人民幣也從持續升值轉貶值。
201410031000_張忠本_財經_中國債務-國家信用評等調降